跳到主要内容

前后置操作功能简介

视频内容

前置操作和后置操作都是 API 请求在发送和响应过程中执行的脚本,主要用于在发起 API 请求前和获得响应后完成验证或执行某些操作,目的是为了提高 API 调试和测试的效率,并确保接口的正确性。

前置操作

前置操作是在 API 请求之前执行的脚本代码,可以用于做以下事情:

  1. 设置 API header(请求头)

    它们可用于设置请求的请求头、请求正文、验证请求参数和配置身份验证等。

  2. 设置 API 参数

    前置操作能够访问环境变量、全局变量和请求变量中的数据。前置操作也可以帮助请求者了解请求参数以及如何处理它们。

  3. 添加身份验证

    例如基本身份验证或 OAuth。在发送 API 请求之前,前置操作可以被用来获取访问令牌或者其他权限,确保 API 请求发送的是有效的和合法的请求。

变量替换

“变量替换”功能通常用于在发送 API 请求前,作用是把接口请求参数里的所有的已引用变量(包括动态值)替换成真实的请求内容。通常用于处理接口签名等转换场景。此时主要涉及以下两种场景:

  1. 通过脚本 set 变量

该场景下的操作需要放在“变量替换”之前运行,否则通过该脚本 set 的变量就不会对当前接口的请求参数生效。

  1. 接口签名脚本

该场景下的脚本需放在“变量替换”之后,这样脚本才能获取到该接口实际请求的参数值,否则获取到的参数值是变量替换之前的模板数据。

如需了解更多,请参考《接口签名如何处理?》

后置操作

后置操作能够利用获取来自接口响应的数据,例如状态代码、header、body 等信息,进行二次处理:

  1. 验证 API 响应的状态码和响应时间是否符合预期。

  2. 验证 API 响应的内容,如 JSON 或 XML 数据。

  3. 从 API 响应中提取数据,并将其用于后续请求。

  4. 自动提取响应中需要的数据。

层级关系

前后置操作都可以在接口目录中设置父级操作。父级操作可以被继承到该目录下的所有接口中,适用于需要在多个接口中执行相同的前置操作的场景,例如鉴权,变量替换等。 接口本身可以灵活调整各操作的运行顺序。

子级接口可以选择是否采用父级操作。

当子级接口下又存在多个接口时,若选择关闭引用,次级接口将默认关闭该自定义脚本。